一、指數的定義
指數是指將基期值看作100,按照現期值與基期值的比例關系計算出現期值相當于多少,此數值即為指數。
例如,若基期值為80,現期值為100,此時我們若將基期值看作100,根據現期值與基期值的比例為100:80=5:4,所以在基期值指數為100的情況之下,現期值指數應當為125。
二、指數的應用
【例題】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1590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為112。
問題1:與2001年相比,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增長/減少?
【答案】增長。解析: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增長;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減少;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不變。例題中,2002年指數112>100,所以同比增長。
小結1:利用指數可以快速判斷現期值的增減性
問題2:與2001年相比,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幾?
【答案】12%。解析:增長率=(現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將基期值看作100,現期值為112,所以增長率=(112-100)÷100=12%。
小結2:利用(指數-100)÷100可以求解增長率
問題3: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001年的多少倍?
【答案】1.12。解析:將基期值看作100,現期值為112,因此2002年是2001年的112÷100=1.12倍。
小結3:利用指數÷100可以求解倍數
通過上面幾道例題的講解,相信大家已經對指數的相關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指數是資料分析中比較特殊的一種表示方式,能更快速直觀的體現出現期值與基期值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學習指數的相關知識點相信各位同學經過不斷的練習和總結一定能夠快速的解決這部分題型。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