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師教育發(fā)布2020軍隊文職,重要的考點-科學技術成就是! 在文職公共科目的考試中,科學技術成就是一個重要的考點,作為備考文職的有志青年,務必要牢牢掌握該知識點奧~ 2018年中國最牛的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2000年正式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fā)榮譽證書和500萬元高額獎金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也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人調整為800萬/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 2019年1月8日上午10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獲獎者頒發(fā)獎章、證書、,并請兩位獲獎者到主席臺就座。 劉永坦 劉永坦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奠基人,對海遠程探測技術跨越發(fā)展的引領者。劉永坦在雷達系統(tǒng)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一定層次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1月,研制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突破11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電臺干擾及大氣噪聲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并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 劉永坦院士在祖國北疆凝聚了一支專注海防科技創(chuàng)新的 雷達鐵軍 ,培養(yǎng)了兩院院士、大學校長、項目總師和一大批國防科技英才。劉永坦院士為人師表,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繼續(xù)為發(fā)展對海探測技術、筑起我國 海防長城 貢獻力量。 錢七虎 錢七虎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學家,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防護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的引領者,為我國防護工程各個時期的建設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作為我國防護工程的領軍人物,錢七虎院士創(chuàng)建了我國防護工程學科和學術組織,培養(yǎng)了50多名博士和大批高層次中青年人才,建成了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推動了我國軍事防護工程抗力水平與強敵核武器和新型常規(guī)武器精確打擊相抗衡。 2019年1月,錢七虎院士提出把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在昆山成立助學基金,資助更多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 2000年 吳文俊,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創(chuàng)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昆,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 ,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劉東生,地球環(huán)境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永志,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 2005年 葉篤正,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孟超,肝膽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 李振聲,遺傳學家,小麥遠緣雜交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 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征鎰,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誠,神經(jīng)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光憲,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孫家棟,運載火箭與衛(wèi)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 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振義,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吳良鏞,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家麟,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 鄭哲敏,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小謨,雷達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張存浩,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程開甲,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學家,氫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 空缺 2016年 屠呦呦,女,藥學家。 趙忠賢,物理學家。 2017年 王澤山,中國火炸藥學科帶頭人,是發(fā)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被稱作 火藥王 。 侯云德,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主要奠基人,成功研制我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 基因工程人干擾 1b,被業(yè)內尊稱為 中國干擾素 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