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政治團體:政治的外部重要影響力量-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18:39:55政治團體(利益集團、壓力集團、院外活動集團):社會政治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利益訴求,按一定規(guī)則和結構組織起來,為實現(xiàn)其特殊的利益而介入政治過程,對政府施加影響和壓力,以影響政府決策的人們的集團。在資本制國家中,有共同利益而組成的社團的數(shù)量和種類十分龐雜,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其中成為政治角色的社會團體,即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團體,稱為 壓力集團 。政治團體的特征:(1)共同的集團利益是基本特征;(2)政治團體都有著各自的組織規(guī)則和組織結構;(3)參與和影響政府的政策過程。(4)群眾性政治組織。在西方社會有 隱形政府之稱 。集團政治理論:這一理論的奠基人是美國的阿瑟 本特利,1908年,他發(fā)表了《政府過程》,認為政治過程實際上是集團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立法、行政、司法部門是集團作用于政府的中介,公共政策是政府試圖協(xié)調各種集團利益訴求的結果。1951年,戴維 杜魯門出版了《政治過程》一書,成為20世紀中葉研究利益集團政治的代表作。書中指出:集團是人們基于共同的利益考量和面臨共同的挑戰(zhàn)的情況下形成的,集團間的沖突是政治領域各種力量分化組合的重要動力,也是公共利益形成的基礎。政府決策正是有著一定政治目標的利益集團作用于政治過程的結果。1952年厄爾 萊瑟姆出版了《政治的集團基礎》,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中,個人的主要社會價值只有通過集團才能得到實現(xiàn)。政治團體的類型:按政治團體所追求利益的性質,可分為特殊利益政治集團和公共利益政治集團。按照組織結構的性質,可劃分為官方性政治團體、半官方性政治團體和民間性政治團體。按政治團體的法律地位,可分為合法政治團體和非法政治團體。半官方性質政治團體:指那些既承擔某些類似政府機構的政治職能,又在相當程度上代表本集團成員的利益訴求,并通過與政府的聯(lián)系,向政府機構反映本群體要求的集團,這類集團在組織行為與組織目標上呈現(xiàn)明顯的 官民兩重性 。政治社團與政黨的區(qū)別:(1)在組織目標方面,政治團體僅僅追求影響某一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必向選民負責;政黨則追求獲得國家政權,組織政府,實現(xiàn)黨綱;(2)在組織性質上,政治團體具有排他性和選擇性,政黨不具備排他性;(3)在組織規(guī)模上,政治團體是小集團政治,政黨是規(guī)模政治,規(guī)模大小決定著政黨的生命。政治團體行為模式:(1)參與政府決策過程,力圖對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執(zhí)行施加影響;(2)影響政府人事構成;(3)動員公共輿論。(4)司法訴訟;(5)政治公關,即通過與政府決策部門領導人或議會議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達到影響政府政策的目的。政治團體在政治體系中的功能:(1)政治表達;個人或集團對政治系統(tǒng)提出要求的過程,它是一個政治系統(tǒng)內政治過程原動力。(2)政治溝通;政治系統(tǒng)內通過信息的溝通以達成正確政治決策,從而有效適應和控制環(huán)境的過程。(3)政治動員;一個政治系統(tǒng)吸引民眾參與政治過程的一系列努力。(4)政治社會化。政治團體傳播和延續(xù)那些與特定政治體系相適應的政治取向模式和政治價值觀,傳授政治技能與政治知識。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政治學:政治哲學概念及原理11-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9-05-29 01:33:036.社會政治結構: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包括政黨、政權機構、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和關于政權的組織形式、立法、司法、憲法和規(guī)程等,其中,國家政權是核心。7.國家:階級統(tǒng)治和階級壓迫的工具,是一個階級鎮(zhèn)壓另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盡管國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會事物,但其目的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8.上層建筑: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道德、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政府部門等設施。前者叫思想或觀念上層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層建筑。19.社會文化結構:又稱觀念結構,指哲學、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宗教、藝術等意識形式的聯(lián)結方式。在階級社會中,文化往往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10.社會基本矛盾: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對矛盾共同組成,社會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fā)展的形式、內容和方向。1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變革的方向;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同時這種反作用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這一規(guī)律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表現(xiàn)出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