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0軍隊文職基礎知識:實踐與認識已發(fā)布,為助力各位考生做好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準備,紅師軍隊文職考試網提供了軍隊文職公共科目和專業(yè)科目等內容,祝大家考試順利。

哲學是一門科學,是在這個世界中最有意思的知識。對于我們備考的每個人來說,學好哲學不僅僅對考試有著指導意義,對我們的生活、工作也會產生重要影響。那么,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一下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1.何為辯證關系

何為辯證關系,這在我們的哲學體系中,是一個常識知識。所謂辯證關系,無非就是A決定B,B反作用于A的關系。放到實踐和認識身上,即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的關系。

2.實踐決定認識

我們在哲學的學習中,了解到這個世界是物質(唯物論)的,故而物質的實踐決定了認識。這一決定性主要表現(xiàn)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從考試的角度,其重難點在于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是一個人們對這個世界由不知到知的過程,正所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下。學懂這個知識需要分清楚,獲取認識的途徑與來源的區(qū)別。

對于每一個人來講,我們獲取認識的途徑是多樣的。例如喜馬拉雅山有多高?我們可以爬上去、去量一量它的高度,一量我們就知道了,這是一個通過直接實踐的途徑獲取認識過程。當然,并非每個人都能爬上去,怎么辦?我們可以看書、可以詢問、可以上網等獲取山的高度,這是一個間接獲取認識的途徑。這就告訴我們途徑是多樣的。

但是,認識來源確實唯一的,即只能是實踐。我們自己去登山、去量獲取認識,這是實踐是來源。同樣,雖然間接獲取的認識不是我們通過自我實踐得到的,但卻是他人實踐得到了認識,再告訴我們,故而歸根到底還是實踐。因此我們說獲取認識的途徑是多樣的,但來源是唯一的。

【練習題】

(單選)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國務院參事回信中,引用兩句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經驗是判斷認識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人民群眾的直接經驗是認識的來源

C.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

D.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我們認識的來源

【答案】D。解析: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故A錯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故B錯誤;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對感性認識的升華,故C錯誤;從題干中我們可以得出古詩是在強調要問政于民,故選D。

3.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首先是正確的認識可以促進人們實踐的成功,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新發(fā)展觀能夠幫助我們發(fā)展經濟。其次是錯誤的認識可以阻礙實踐甚至是走向失敗,正所謂發(fā)展經濟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導致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